对于不会中文的留学生,在中国的学校通常会有以下几种上课方式来帮助他们适应和学习:
开设专门的国际班或英文授课项目
- 全英文授课:许多高校为留学生设置了国际班或专门的英文授课项目,尤其是在一些研究生课程或者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国际商务、计算机科学等。课程内容、教材、授课语言全部使用英语,这样留学生可以直接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学习专业知识,避免了因语言障碍而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 配备英文助教:在一些英文授课的课程中,还会配备英文助教。助教可以帮助留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辅助他们完成作业、项目等,并且可以用英语与留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他们跟上课程进度。
中文授课搭配辅助措施
- 语言预科学习:在正式开始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留学生通常需要先参加一段时间的中文预科学习,一般为半年至一年。预科课程主要教授基础的中文语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帮助留学生尽快提高中文水平,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 中文翻译或字幕辅助:在中文授课的课堂上,教师可能会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来帮助留学生理解内容。例如,在讲解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时,会提供英文翻译或使用双语课件,在PPT上同时呈现中文和英文内容。一些学校还会尝试使用实时字幕技术,为留学生提供课程内容的同步翻译字幕。
- 小组学习与同伴互助: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或中文较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和讨论中,中国学生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解释中文术语和概念。这种同伴互助的方式不仅有助于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 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在课堂上会更多地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减少留学生对中文语言的依赖。比如在讲解历史、地理等课程时,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图片等方式,让留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知识。
-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留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国际通用的商业案例或实际问题,让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减少语言障碍对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