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保留学籍异地上学主要有借读和转学两种方式,以下是具体介绍:
- 借读方式
- 确认借读条件:通常父母双方出国工作一年以上、支援边疆建设、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由本市亲属抚养的学生,可申请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借读。还有一些是因家庭特殊原因等需要异地借读的情况,但不同地区的具体借读条件可能有所差异。
- 提出借读申请:首先,学生需持借读学校同意接收证明向学籍注册学校提出申请,说明借读的原因、借读学校等情况,学校同意并办理正式手续后方可外出借读。其次,联系目标外地学校,了解其借读政策和入学要求,提交借读申请,可能还需要提供家长同意书、相关证明材料等。
- 办理借读手续:申请通过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借读手续。借读生学籍由学籍注册学校负责保留、管理,并建立学籍档案、学生发展报告和高考电子档案。
- 转学方式
- 了解政策:详细了解目标省份及学校的转学政策,包括学籍管理规定、转学条件、所需材料等。同时熟悉原学校关于转学的流程和要求,比如是否有特定的申请时间、对成绩等方面有无要求等。
- 准备材料:一般需要学生的户口簿、身份证,父母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等基本材料。以及原学校的学籍证明、成绩单、转学申请表等学籍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如在深圳转学就需要深圳市的居住证明。
- 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至原学校的教务处,填写转学申请表,说明转学原因。原学校审核通过出具转学证明后,向目标学校提交转学申请,附上转学证明及其他相关材料。
- 完成学籍转移:转入学校在网上的学籍管理系统里申请转入,正确输入学生姓名和学籍号。然后转出学校在网上的学籍管理系统里同意审核,接着转出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同意,最后转入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同意,完成学籍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印发的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籍管理实行 “一人一籍、籍随人走” 制度。各地在具体执行时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细则,可能会对保留学籍异地上学有一定限制,比如对借读、转学的条件设置较为严格,以防止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因此,在办理相关手续前,建议家长或学生仔细咨询两地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政策和要求,确保符合规定并能顺利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