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骗别人出国留学违法吗怎么处理

2025-04-07 01:31:19  阅读 6 次 评论 0 条

在 2025 年,以虚假手段诱骗他人出国留学的行为不仅违背道德,更可能触犯中国法律。以下从法律定性、处罚标准、维权途径及防范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法律定性:诈骗行为的刑事与行政责任


  1.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核心在于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和 “非法占有目的”。例如:

    • 伪造名校录取通知书、学历证明或语言成绩;
    • 虚构 “保录取”“内部名额” 等捷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
    • 谎称可办理合法签证,实际提供虚假材料导致留学生被遣返。
      此类行为若涉及金额达到 “数额较大”(通常为 5000 元以上),即构成刑事犯罪。2025 年量刑标准显示,诈骗 5000 元可处拘役三个月,每增加 1670 元刑期增加一个月;诈骗 20 万元以上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 中介机构的行政违法风险
    合法留学中介需在教育部门备案并缴纳备用金(如陕西省要求 100 万元),无资质经营或虚假宣传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例如,2025 年武汉破获的陈某案中,其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虚构入学机会,最终被刑事拘留。


二、司法实践:典型案例与量刑参考


  1. 境内外勾结的跨国诈骗
    部分诈骗团伙利用境外窝点实施犯罪,例如:

    • 澳大利亚朱某民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换汇信息,骗取 19 名留学生 60 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 马来西亚诈骗分子伪造 “公检法” 身份,胁迫留学生拍摄 “绑架视频” 索要赎金,涉案金额高达 1500 万元。
      此类案件因涉及跨境取证,侦破难度较大,但中国警方通过国际协作已成功抓获多名嫌疑人。

  2. 量刑的从重情节
    法院对以下情形会加重处罚:

    • 利用未成年人或留学生群体(如招募 15 岁学生拨打诈骗电话);
    • 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如 20 岁留学生被逼跳楼案);
    • 多次作案或诈骗救灾、医疗等专项款项。


三、维权途径:刑事报案与民事追偿


  1. 刑事报案流程

    • 证据固定:保存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虚假文件等;
    • 跨境协作: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协助联系当地警方,例如驻英国大使馆曾协助留学生追回 50 万元损失;
    • 追赃挽损:法院会责令退赔,如江西刘某森案中被告人退赔 2.4 万元并取得谅解,最终从轻处罚。

  2. 民事索赔与公益诉讼

    • 可起诉中介机构或个人要求返还费用、赔偿损失(如胡先生因学历造假起诉中介获赔 70%);
    • 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推动行业规范(如南京警方 2024 年通过系统治理使留学生电诈案下降 72.7%)。


四、防范建议:识别陷阱与自我保护


  1. 核实中介资质

    • 通过教育部 “涉外监管信息网” 查询备案名单,警惕 “包过”“保录取” 等夸大宣传;
    • 要求中介出示与海外院校的合作协议,并直接联系学校核实。

  2. 警惕常见诈骗套路

    • 冒充公检法:自称 “中国公安”“移民局”,以 “洗钱”“遣返” 威胁转账;
    • 虚假服务:低价换汇、代买机票、代缴学费等,要求先行支付费用;
    • 精神控制:要求下载不明软件、每日汇报行踪、向家人隐瞒案情。

  3. 强化风险意识

    •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护照号、银行账户),避免在社交平台发布行程、课表等敏感内容;
    •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使领馆或国内反诈中心(电话:+86-10-12381)。


总结


2025 年,骗他人出国留学的行为将面临法律严惩,涉及金额较大者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留学生及家长需通过正规渠道办理留学,警惕 “捷径” 陷阱,一旦受骗应及时报案并留存证据。司法机关将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结合国际协作与行业监管,形成 “打防并举” 的反诈合力。

本文地址:http://xaxcetx.cn/post/12577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