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政策和高校招生要求,留学生仍需学习中文,但具体要求因专业、授课语言和学校而异。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中文授课项目:明确的语言门槛
- 普遍要求 HSK 成绩
多数高校对中文授课的本科、硕士、博士项目仍设置严格的中文水平要求。例如:
- 福建农林大学:中文授课专业要求 HSK-5 级及以上。
-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文授课的本科、硕士、博士项目分别要求 HSK-3 级、4 级及以上。
- 山东大学:2025 年将中文授课的本科要求从 HSK-4 级提升至 5 级,硕士从 5 级提升至 6 级。
- 北京大学:本科中文授课项目要求 HSK-6 级 210 分以上。
- 学术能力与中文挂钩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 (试行)》规定,中文授课的留学生毕业时需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即 HSK-5 级水平。这意味着中文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资格。
二、英文授课项目:中文要求仍存在但门槛较低
- 最低中文水平要求
即使是英文授课项目,中文学习仍被视为必要:
- 对外经贸大学:英文授课的本科项目要求 HSK-4 级(180 分以上),硕士、博士要求 HSK-3 级(180 分以上)。
- 教育部规范:英文授课的本科生毕业时需达到 HSK-4 级,硕士、博士需达到 HSK-3 级。
- 语言政策的灵活性
部分高校对英语母语者或特定专业放宽要求。例如:
- 福建农林大学:来自英语为官方语言国家的留学生申请英文授课专业时,可免提交英语成绩,但未提及中文豁免。
- 上海财经大学: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对母语为英语者免英语证明,但未明确中文要求。
三、政策趋势:中文能力的重要性未削弱
- 国家战略推动
中国政府持续推广中文国际化,例如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 和 “中文联盟” 建设,鼓励留学生掌握中文以增强职业竞争力。
- 高校质量提升
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通过提高中文门槛筛选优质生源,确保留学生能适应学术环境。
- 例外情况有限
- 短期项目:如大连理工大学的短期科研交流项目允许英文或中文授课,但未明确豁免中文要求。
- 艺术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对非英语语种考生要求完成英语课程,但未提及中文学习。
四、建议与规划
- 提前确认目标院校要求
不同学校、专业的中文要求差异较大。例如:
- 中文授课:需达到 HSK-3 级至 6 级不等。
- 英文授课:需达到 HSK-3 级至 4 级。
- 艺术类:可能豁免中文要求,但需关注具体招生简章。
- 利用政策灵活性
- 英语母语者:部分学校对英语母语者豁免英语成绩,但中文要求仍可能存在。
- 奖学金项目:如中国政府奖学金可能提供语言培训补贴。
- 长期职业考量
中文能力已成为在华就业、参与 “一带一路” 项目的重要优势。即使专业无强制要求,建议主动学习以拓展发展空间。
结论
2025 年留学生仍需学习中文,尤其是中文授课项目。英文授课项目的中文要求虽较低,但未完全取消。建议留学生根据目标院校和专业,提前规划语言学习路径,并关注教育部和高校的最新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