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留学期间遭遇地震时,需结合日本成熟的防灾体系与留学生的特殊需求,分阶段采取科学应对措施。以下是基于最新政策与实践经验的全面指南:
一、震前预防:构建安全防线
1. 居住安全排查
- 宿舍抗震核查:优先选择符合日本《建筑基准法》2000 年修订版标准的宿舍(耐震等级 5 以上),如早稻田大学新建宿舍采用隔震技术,可抵御 7 级地震。
- 家居防震改造:使用 L 型金属夹具固定书架、冰箱等重物,在家具底部安装防滑垫,避免倾倒。建议在床头放置安全帽,卫生间铺设防滑垫。
2. 应急物资储备
- 基础物资:按每人 3 天量储备饮用水(9 升)、压缩饼干(3000 千卡 / 人)、速食米饭(如 “阿尔法米”,保质期 7 年)。
- 专业装备:配备 JIS Z 9095 认证应急包,内含手摇发电收音机、保温毯、止血带。建议购置防水手机袋,确保通讯设备安全。
- 特殊需求:慢性病患者需备足 2 倍于学期时长的药品,留学生可至中国驻日使馆官网下载中英日三语应急卡模板。
3. 预警系统设置
- 官方 APP:安装日本气象厅「Yurekuru Call」(EEW 早期预警技术,主震前 5-40 秒推送警报)和外务省「Safety Tips」(多语言灾害信息)。
- 设备联动:在手机设置中开启「紧急警报多语言播报」功能,支持中文、韩语等 8 种语言语音提示。
二、震中应对:科学避险策略
1. 室内避险
- 黄金 12 秒原则:
- 第 1 秒:立即蹲下(DROP),用坐垫或枕头护住头部。
- 第 2-6 秒:迅速移动至坚固家具旁(COVER),避免靠近玻璃窗、吊灯。
- 第 7-12 秒:抓住桌腿或床架(HOLD),防止被甩倒。
- 特殊场景:
- 实验室:关闭火源、电源,远离化学药品柜。
- 高层建筑:切勿使用电梯,优先选择承重墙三角区。
2. 室外避险
- 远离危险区域:避开广告牌、电线杆、高架桥,迅速转移至广场或公园。
- 海啸应对:若在沿海地区(如东海地区),震后立即向海拔 20 米以上区域或 10 层以上建筑转移,遵循 “弃物快跑,垂直登高” 原则。
3. 交通工具避险
- 地铁:待列车停稳后,听从乘务员指挥撤离,避免擅自破窗。
- 汽车:靠边停车,关闭引擎,打开双闪灯,切勿进入隧道或桥梁。
三、震后处理:恢复与协作
1. 安全确认
- 次生灾害排查:
- 火灾:立即关闭燃气阀门,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情。
- 余震:每次主震后可能发生数百次余震,注意防范建筑二次损坏。
- 健康检查:使用日本红十字会认证的急救包处理外伤,若出现骨折或大出血,通过「中国领事 APP」预约远程医疗咨询。
2. 信息获取与联络
- 权威渠道:
- 电视:锁定 NHK World 中文频道,获取实时灾情分析。
- 网络:访问日本气象厅中文网站(http://www.jma.go.jp/)查看地震动预测地图。
- 紧急联络:
- 国内亲属:通过预先设定的 “紧急通讯树”(如国内亲属作为中转站)报平安。
- 使领馆:拨打 24 小时中文热线 + 81-3-3403-3388,或通过 “中国领事 APP” 登记避难信息。
3. 避难与物资调配
- 避难场所:使用 Google 地图 “实时避难所导航” 功能,或通过日本国土交通省 GIS 系统查询半径 5 公里内的 56 类指定避难设施。
- 物资补给:前往便利店兑换政府发放的 “防灾积分”(可兑换饮用水、食品),或通过学校国际交流部门申请紧急援助。
四、长期准备:融入防灾体系
1. 参加官方训练
- 学校必修课程:日本大学在 4 月开学季组织免费防灾训练,内容包括地震模拟逃生、AED 使用等,务必全程参与。
- 社区演练:加入当地防灾组织(如 “町内会”),学习使用液压破拆工具、简易净水装置等专业技能。
2. 法律与保险知识
- 建筑法规:确认宿舍是否符合 1981 年《建筑基准法》修订版,1981 年前建造的木结构住宅在 6 弱震度下倒塌概率达 34.7%。
- 保险配置:购买涵盖地震免责条款的留学保险(如安联「全球通」保险),保费约 3000 日元 / 年,可赔付房屋损毁、医疗费用等。
3. 语言与文化适应
- 防灾用语学习:掌握 “緊急地震速報”(紧急地震预警)、“避難所”(避难所)等关键词,下载《中日灾害应对短语手册》。
- 文化融入:了解日本 “3・11” 大地震后形成的 “3 分钟防灾文化”,如企业每日上午 10 点进行防灾广播测试。
五、特殊区域与人群注意事项
1. 高风险地区
- 东海地区:名古屋、静冈等南海海槽影响区域,建议家中常备救生筏、应急哨,定期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海啸疏散演练。
- 首都圈:东京 23 区 49% 建筑未达最新抗震标准,需重点检查老旧公寓的制震装置(检测合格率仅 61%)。
2. 弱势群体支持
- 语言障碍者:随身携带多语言应急卡,关键信息用荧光笔标注,便于向救援人员展示。
- 残障人士:提前向学校申请无障碍避难路线,部分高校(如筑波大学)配备地震响应型轮椅固定装置。
六、政策与技术更新
2025 年日本政府将南海海槽地震风险概率上调至 80%,并推出以下新措施:
- 预警升级:EEW 系统覆盖全国 1102 个地震计,预警时间延长至主震前 40 秒。
- 基建强化:2025 年 3 月前完成沿海地区防洪闸门升级,可抵御 10 米海啸。
- 国际协作:中日韩建立灾害信息共享机制,中国应急管理部可提供跨国救援支持。
通过系统的预防准备、科学的应急响应和持续的能力建设,留学生可显著提升地震应对能力。建议每学期更新应急物资,参加防灾演练,并关注中国驻日使馆及日本气象厅的官方通报,确保安全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