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 2025 年遇到留学中介诈骗,可按以下步骤处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并维护权益:
一、预防阶段:提前规避风险
- 核查中介资质
- 通过教育部 “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查询合法留学中介名单(2025 年仍需以官方最新名录为准),确认机构具备《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
- 检查营业执照、经营年限、办公地址(实地考察更可靠),警惕 “无办公场所”“超范围经营” 的机构。
- 细化合同条款
- 明确服务内容(如文书修改次数、院校申请数量、退款条件等),避免模糊表述(如 “保证录取”“顶级院校” 等夸大承诺)。
- 约定分阶段付款,拒绝 “一次性高额预付款”,建议选择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如有)。
- 保留沟通记录
- 所有承诺(如口头保证、邮件 / 微信聊天记录)均需留存,作为后续维权证据。
二、发现诈骗后的紧急处理
- 立即停止交易,固定证据
- 保存合同原件、付款凭证(转账记录、发票等)、沟通记录(录音、截图、邮件)、宣传材料(如虚假广告)等。
- 若中介拒绝提供服务或失联,第一时间通过短信 / 邮件正式催告其履行义务,留存送达证据。
- 分级投诉维权
- 内部协商:先与中介负责人交涉,明确要求退款或履行合同,全程录音并书面记录协商结果。
- 行政投诉:
- 向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电话:010-65685611)或当地 教育局 举报无资质中介。
- 通过 12315 消费者投诉平台(全国统一热线 / 官网)、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 投诉消费欺诈。
- 涉及虚假宣传或合同违法,向 市场监管局(如厦门市场监管局)提交书面举报材料。
- 刑事报案:若中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卷款跑路、伪造文件),且金额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通常 3000 元以上),携带证据到 辖区派出所 报案,要求出具《受案回执》。
- 法律途径
- 民事诉讼:若不涉及刑事犯罪,向合同约定的管辖法院(或中介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解除合同、退款及赔偿损失。可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
- 律师协助:委托擅长合同纠纷或涉外法律的律师,梳理证据链,提高胜诉概率。
三、特殊情况应对
- 中介 “跑路” 或失联:联合其他受骗者集体维权(降低诉讼成本),通过法院公告送达法律文书,缺席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
- 境外服务诈骗:若涉及境外院校合作诈骗,可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教育处(组)协助调查,或通过国际司法协作追讨损失。
- 警惕二次诈骗:切勿相信 “交保证金可优先退款”“内部渠道解决” 等谎言,所有操作通过官方渠道进行。
四、后续防范建议
- 选择口碑良好、成立 5 年以上的中介,参考真实学员评价(非平台刷单信息)。
- 对 “保录取”“零背景直申名校” 等超常规承诺保持警惕,名校录取需客观评估自身条件。
- 2025 年可关注教育部是否推出新的留学服务监管政策(如电子合同备案、服务质量评级制度等),优先选择合规机构。
关键提醒
维权过程可能耗时较长,建议尽早行动并保持耐心。若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体诈骗,可向媒体曝光(如当地民生新闻、留学垂直平台),借助舆论压力推动解决。记住:保留完整证据链是胜诉的核心,切勿因嫌麻烦而放弃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