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5 年,通过向国内外名校捐赠资金以获取留学资格的行为是否违法,需结合中国法律、目标国家政策以及国际规则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中国法律明确禁止 “捐赠入学”
- 国内高校的法律红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七条,任何通过贿赂、欺诈等手段获取入学资格的行为均属违法。例如,国内高校若接受捐赠并承诺录取学生,将面临行政处罚,涉事人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 海外捐赠的国内风险
- 外汇管制:中国公民向境外大学大额捐赠需通过合法渠道(如银行申报),若通过地下钱庄或虚假贸易转移资金,将违反《外汇管理条例》,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
- 学历认证风险:教育部明确要求留学材料真实有效。若通过捐赠获得入学资格,一旦被发现材料造假(如虚构捐赠用途),学历认证将被拒绝,影响回国就业。
二、目标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差异
(一)美国:部分州禁止捐赠优先权,联邦法律仍存风险
- 加州与俄亥俄州的新政策
- 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加州禁止私立大学在录取中给予捐赠者子女优先权(AB 1780 法案),斯坦福、南加州大学等名校受影响。
- 俄亥俄州禁止公立大学接受中国捐赠,但明确排除中国学生的学费缴纳(《参议院第 1 号法案》)。
- 联邦法律与潜在风险
- 《反海外腐败法》(FCPA)暂停执行:特朗普政府于 2025 年 2 月暂停主动起诉,但法律本身未废除。若捐赠涉及贿赂招生官员或通过美国中介操作,仍可能被追究责任。
- 民事欺诈风险:如捐赠与入学存在 “明确交易”(如签署协议保证录取),可能构成欺诈,面临学校起诉或移民身份问题。
(二)其他国家的政策
- 英国:
大学接受捐赠合法,但需公开透明。若捐赠与录取直接挂钩(如 “捐赠即录取”),可能违反《反贿赂法》,面临刑事处罚。
- 澳大利亚:
高校禁止 “买卖学位”,捐赠需用于教育公益。若捐赠被认定为贿赂,涉事者可能被起诉。
三、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一)合法行为的条件
- 无附加条件的捐赠:
捐赠用于学校建设、奖学金等公益用途,且不与录取直接关联。例如,潘石屹向哈佛、耶鲁捐赠,其子通过正常申请入学。
- 符合目标国规则:
- 美国部分州允许校友子女优先(Legacy Admission),但 2025 年后加州等州已禁止。
-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要求捐赠流程公开,避免利益输送。
(二)违法情形
- 直接交易:
与学校或中介签订协议,以捐赠换取录取资格。例如,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通过中介贿赂斯坦福教练,伪造学生身份,构成刑事犯罪。
- 欺诈与材料造假:
虚构捐赠用途(如谎称设立奖学金)或伪造推荐信、成绩单等申请材料。
- 违反国际反贿赂法:
即使目标国法律宽松,若涉及美元交易或美国实体(如中介),仍可能触发 FCPA 风险。
四、2025 年的特殊风险与建议
- 政策变化的影响:
- 美国部分州加强监管,需谨慎选择学校。
- 中国教育部留学预警提示关注俄亥俄州等地区的政策风险。
- 合规建议:
- 优先选择政策透明的学校:如明确禁止捐赠优先权的大学(如加州公立大学)。
- 通过合法渠道捐赠:使用银行正规汇款,保留捐赠凭证。
- 避免灰色操作:不参与 “保录取” 项目,确保申请材料真实。
- 法律后果的严重性:
- 一旦被查实,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美国最高 5 年监禁)、民事赔偿(如学校要求返还学位)或终身留学禁令。
五、总结
2025 年通过捐赠获取留学资格的行为存在极高法律风险:
- 在中国境内:任何形式的 “捐赠入学” 均违法。
- 在海外:需严格遵守目标国法律,避免捐赠与录取直接关联。
- 全球层面:国际反贿赂法(如 FCPA)仍可能追究责任,即使政策有所放松。
建议通过学术成绩、课外活动等正规途径申请,或咨询专业法律顾问,确保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