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写留学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PS)信息表时,需围绕申请目标梳理个人背景、经历和目标,突出与申请专业的匹配度。以下是具体填写指南,结合 2025 年申请趋势和常见要求整理:
一、明确信息表核心板块(通用框架)
通常信息表会涵盖以下维度,按逻辑顺序填写即可:
1. 基础信息(必填)
- 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国籍、护照号(如有)、联系电话、邮箱(建议用学校 / 专业邮箱,避免 QQ 昵称类)、申请项目(明确专业全称、学位类型,如 MSc in Computer Science, 2025 Fall)。
- 教育背景:
- 本科学校、专业、GPA(换算成目标国家标准,如 4.0 制)、排名(如有,如 Top 10%)、预计毕业时间。
- 核心课程(选 3-5 门与申请专业强相关的,如申请经济学可写 “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据分析”)。
2. 学术经历与成果(核心部分)
- 科研 / 项目经历:
- 按时间或重要性排序,每段经历填写:项目名称、角色(如负责人 / 核心成员)、时间、具体工作(用 STAR 法则:背景 Situation - 任务 Task - 行动 Action - 成果 Result)。
▶ 例:“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优化项目(负责人),2024.3-2024.12,带领 3 人团队开发算法,将识别准确率从 85% 提升至 92%,成果发表于 XX 会议(如有)。”
- 按时间或重要性排序,每段经历填写:项目名称、角色(如负责人 / 核心成员)、时间、具体工作(用 STAR 法则:背景 Situation - 任务 Task - 行动 Action - 成果 Result)。
- 论文 / 专利 / 竞赛:已发表论文(注明期刊 / 会议等级)、申请中的专利、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ACM 竞赛),简要说明贡献。
- 学术技能:量化技能(Python/R/SPSS)、实验技能(实验室仪器操作)、语言能力(雅思 / 托福 / GRE/GMAT 成绩,未考可写 “备考中”)。
3. 实践与职业关联经历
- 实习 / 工作经历:重点体现与申请专业相关的技能或认知提升,如申请商科可写 “XX 投行实习,参与 5 个并购项目,掌握财务建模与行业分析,发现某行业估值差异并撰写报告,被团队采纳”。
- 校园 / 社会活动:领导力、跨文化沟通等软技能(如 “组织国际文化节,协调 10 国学生团队,吸引 500 + 参与者,提升跨文化协作能力”)。
4. 申请动机与目标(灵魂部分)
- 学术兴趣:明确研究方向(如 “聚焦可再生能源存储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优化”),说明兴趣起源(如课程启发、科研经历)。
- 选择该校 / 专业的原因:
- 师资:提及目标教授名字及研究领域(如 “希望加入 Dr. Smith 的 XX 实验室,其在 XX 领域的研究与我在 XX 项目中的经历高度契合”)。
- 课程 / 资源:具体课程名称(如 “贵校开设的 XX 课程结合了 XX 技术与 XX 应用,与我的职业规划中 XX 方向直接相关”)。
- 学校特色:如校企合作、实验室设备、地理位置(如 “硅谷校区提供丰富的科技企业实习机会,符合我在科技公司从事 XX 工作的目标”)。
- 职业目标:短期(2-5 年,如 “成为 XX 公司数据分析师,专注于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长期(5-10 年,如 “推动 XX 领域技术创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5. 个人特质与挑战(差异化亮点)
- 克服的困难:如跨专业申请时如何补足背景(“本科英语专业,通过自学 Python、完成 XX 数据分析项目,弥补技术差距”)。
- 独特经历:体现价值观或成长的事件(如公益活动、创业经历、跨文化生活经历),说明对申请专业的影响(如 “农村支教经历让我关注教育资源公平,促使我申请教育技术专业,希望用科技改善偏远地区教学”)。
6. 其他补充(可选)
- 未解释的 GPA 波动(如某学期因科研投入导致成绩暂时下降,但后续提升)。
- 特殊成就(如国家级奖项、艺术 / 体育特长,需说明与专业的关联,如 “钢琴十级,培养了我的专注力与创造力,助力科研中的创新思维”)。
二、填写注意事项(2025 年申请趋势适配)
- 针对性优先:
- 避免通用模板,根据每个学校 / 专业的要求调整内容(如商科侧重领导力,科研型项目侧重学术潜力)。
- 研究项目官网的培养目标,精准匹配关键词(如 “跨学科”“创新”“实践导向”)。
- 用数据量化成果:
- 尽量用具体数字说明贡献(如 “优化 XX 流程,效率提升 30%”“带领团队获得 XX 比赛金奖”),避免空泛描述。
- 逻辑连贯,故事化表达:
- 各部分内容需串联成 “为什么适合这个专业” 的故事线,例如:学术经历→兴趣形成→目标设定→学校资源匹配。
- 语言简洁专业:
- 避免冗长,控制在 800-1000 英文单词(或中文 1500 字内),用正式书面语,少用口语化表达。
- 真实性与独特性:
- 所有经历需真实可查,突出个人独特视角(如同样是实习,别人写 “参与工作”,你可以写 “发现某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被公司纳入标准流程”)。
三、示例片段(以计算机科学硕士申请为例)
学术经历部分填写:
- 项目名称: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系统开发
- 角色:算法开发成员
- 时间:2024.1-2024.8
- 具体工作:
- 负责肺结节 CT 图像的特征提取模块,使用 U-Net 模型结合迁移学习,将小病灶检测准确率提升 18%。
- 与医学团队合作标注 3000 + 病例,优化数据增强策略,使模型在低质量影像中的鲁棒性提高 25%。
- 成果:项目入选 XX 医院试用系统,相关技术方案整理为报告提交至医院技术委员会。
四、常见问题避坑
- ❌ 错误:堆砌经历,无重点(如写 10 段经历但未说明与专业的关联)。
✅ 正确:精选 3-5 段核心经历,详细展开与申请目标相关的细节。 - ❌ 错误:空谈 “我热爱 XX 专业”,无具体事例支撑。
✅ 正确:用科研 / 实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热爱的来源(如 “在 XX 实验中解决了 XX 难题,让我体会到 XX 专业的价值”)。 - ❌ 错误:照搬网上模板,内容雷同。
✅ 正确:结合个人经历,用具体故事和细节体现独特性。
五、最后检查清单
- 是否明确回答了 “为什么选这个学校 / 专业”“为什么你适合”?
- 每个经历是否体现了对申请专业的贡献或能力提升?
- 语言是否流畅,有无语法错误(建议请母语者或专业机构润色)?
- 是否符合目标学校的格式要求(如字数、是否分段落、是否需要标题)?
通过以上步骤,信息表将成为撰写个人陈述的高效素材库,后续只需按学校要求整合逻辑,突出亮点即可。如果需要针对特定学校的定制建议,可以提供学校 / 专业名称进一步分析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