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足迹依然遍布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地,尽管面临政策调整和国际形势变化,但整体规模仍保持高位,且呈现多元化趋势。以下从具体国家动态、政策影响、留学选择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要留学国家的中国学生现状
- 美国:政策收紧但规模仍存
尽管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签证审查趋严(如 2025 年第一季度超 300 名中国留学生因敏感专业被吊销签证),但中国仍是美国国际学生的第二大来源国。2023/24 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约 27.74 万人,预计 2025 年可能缩减至 25 万以下。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硕士及以上阶段,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工程等领域,尽管面临就业签证(H1-B)通过率低至 42% 的挑战,但部分学生通过 “多国联申” 策略降低风险,例如同时申请英国或澳大利亚院校。
- 英国:避险首选与申请激增
英国成为中国家庭的 “避险首选”,2025 年 1 月本科申请量同比上涨 12.5%,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成为热门目标。政策层面,英国恢复 PSW 签证(毕业生工作签),允许留学生毕业后留英工作 2-3 年,相比美国 OPT 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具吸引力。此外,留学中介数据显示,2025 年咨询英国院校的中国家庭同比增长 35%,部分学生从 AP 课程转向 A-Level/IB 体系以适配英国申请。
- 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稳定增长
- 澳大利亚:2025 年全澳约有 14.8 万名中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6.77 万人)和维多利亚州(4.7 万人)。尽管澳洲计划限制国际新生人数,但中国学生仍占高等教育阶段国际生的 75%。
-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数量已超过 20 万,逼近 30 万大关,多伦多大学、UBC 等名校的中国学生占比显著。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加贸易额达 1174 亿加元,民间交流热度与政坛态度形成对比。
- 欧洲与亚洲新兴目的地
- 德国:2022/23 学年中国留学生达 38,743 人,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 10.5%,理工科英语授课项目吸引大量生源。
- 新加坡:2025 年中国申请量增长 22%,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成为热门选择。
- 法国:2023 年外国留学生达 41.2 万人,其中 35% 选择巴黎大区,中国学生在公立大学和商学院占比较高。
二、政策与环境的影响
- 美国的 “寒蝉效应”
美国对理工科学生的签证审查(如 10043 号禁令)和就业限制(如 H1-B 配额缩减)导致部分家庭对留美回报率信心下降。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学生因过往轻微违法记录被撤销签证,反映出移民执法标准的扩大化。但仍有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达特茅斯博士生刘晓天成功恢复签证。
- 英国与欧洲的政策利好
英国 PSW 签证、德国英语授课项目、新加坡就业政策等,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稳定的留学环境。例如,英国留学环境综合评价位列第一,新加坡紧随其后,而美国仅排名第四。
- 中国政策支持
教育部 2025 年出国留学预算同比增加 15 亿元,达 433.46 亿元,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这一政策倾斜推动 “高精尖缺” 人才储备,与国家 “十四五” 规划目标契合。
三、留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 “去中心化” 趋势
中国学生从 “单一目标” 转向 “多国联申”,例如原定 2025 年秋季赴美学生中,20% 家庭临时转向英国或澳大利亚。同时,“一带一路” 国家如越南、厄瓜多尔等新兴目的地参展国际教育巡回展,反映出全球化布局。
- 专业与课程调整
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对理工科专业设置更高门槛,部分学生转向公共卫生、商科等非敏感领域。英国则出现从 AP 课程转向 A-Level/IB 体系的趋势。
- 产业链反应
留学机构推出 “特朗普避险套餐”,包含英国 G5 保录、签证应急方案等,服务费溢价达 30%。同时,银行提高存款证明门槛(如从 80 万升至 120 万),增加了家庭的资金压力。
四、数据与权威报告支持
- 《2025 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成为留学环境最佳选择,中国留学市场呈现全球化趋势,回国留学人群更加普遍。
- IIE Open Doors 报告:2023/24 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约 27.74 万人,同比下降 4.2%,但仍是国际学生主力。
- 各国官方数据:澳大利亚(14.8 万)、加拿大(超 20 万)、德国(3.8 万)等国的中国学生数量均保持高位。
结论
2025 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存在是明确且广泛的,尽管面临美国政策收紧等挑战,但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及亚洲新兴目的地的吸引力持续上升。国家政策支持、留学市场多元化布局以及家庭对国际教育的重视,共同推动中国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因此,可以确定:2025 年国外留学仍有大量中国人,且分布更加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