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留学中介被骗案例多吗

2025-04-22 09:37:47  阅读 15 次 评论 0 条

从现有案例和行业动态来看,2025 年留学中介诈骗案件仍处于高发态势,尤其在保录取造假、服务质量纠纷、信息泄露等领域风险显著。以下是结合最新案例和趋势的详细分析:

一、典型案例与行业现状


  1. 保录取造假案件频发
    2025 年 1 月,澳门五所高校宣布停止招收内地非高考学生,直接原因是 2024 年多起学生通过中介伪造海外学历申请的事件。例如,香港大学清退了多名持假 IB 成绩单的学生,其中部分案例涉及中介机构伪造推荐信、课外活动证明等材料。南京一名家长花费 70 万元通过中介申请香港大学,最终因材料造假被退学,涉事中介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此类案件中,中介常以 “内部名额”“捐赠入学” 为诱饵,收取高额费用后伪造材料,学生一旦被发现将面临退学甚至法律制裁。

  2. 服务质量纠纷与合同陷阱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 年留学中介投诉量同比增长 15%,主要集中在退款难、虚假宣传、文书质量差等问题。例如,陈蓝支付 1.4 万元委托中介申请研究生,因中介未按时确认录取导致 offer 被撤回,最终被迫重新申请。另一名用户投诉某中介收取 1.2 万元服务费后,仅提供 7 个导师推荐(其中 1 个为用户自行联系),且套磁服务和研究计划质量低劣,最终要求全额退款被拒。部分中介还利用合同漏洞设置霸王条款,如 “服务开始后不退费”“未录取仅退 30% 费用” 等,消费者维权困难。

  3. 信息泄露与精准诈骗
    2025 年 3 月,马来西亚留学生李博雯因中介数据库泄露遭诈骗集团精准锁定,被伪造 “国际刑警” 身份勒索 25.8 万元,最终不堪压力跳楼身亡。调查发现,诈骗分子通过黑市购买留学生信息,结合 AI 技术伪造通缉令、模拟警方审讯,成功率高达 72%。此类案件反映出中介信息安全管理漏洞已成为诈骗链条的重要环节。


二、风险升级的深层原因


  1. 行业竞争加剧与监管滞后
    受国际学生数量下降 20-25% 的市场环境影响,部分中介为维持利润铤而走险,推出 “保录取”“低分高录” 等违规项目。尽管教育部要求中介需取得《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但实际市场中仍存在大量无资质机构,通过社交媒体虚假宣传吸引客户。

  2. 政策变化与信息不对称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留学政策调整(如签证收紧、学术合作限制)增加了申请难度,中介借机夸大自身能力,声称 “有渠道绕过政策限制”。例如,俄亥俄州法案限制中国学生参与 STEM 领域研究后,部分中介推出 “转学分至第三国” 的虚假方案,骗取高额手续费。

  3. 技术手段升级与诈骗产业化
    诈骗集团利用 AI 技术伪造录取通知书、推荐信,甚至模拟学校官方邮件与学生沟通,手段更加隐蔽。例如,有中介使用 ChatGPT 生成研究计划,导致学生因内容重复被拒;部分 “保录取” 项目通过购买 “影子学生” 名额伪造学习经历,学生入学后无法获得真实学籍。


三、防范建议与维权途径


  1. 选择正规中介的核心标准

    • 资质审查:确认中介持有教育部颁发的《资格认定书》,并通过 “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 查询合作院校是否在名单内。
    • 合同细节:明确服务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避免口头承诺。例如,要求中介在合同中注明 “若材料造假导致退学,需全额赔偿学费及损失”。
    • 案例验证:要求中介提供真实成功案例的学生联系方式,核实录取过程是否合规。

  2. 规避常见诈骗陷阱

    • 警惕 “保录取”:正规留学申请无 “保录取”,尤其对 “零背景进名校”“无需语言成绩” 等承诺需高度警惕。
    • 核实材料来源:要求中介提供推荐信、成绩单的官方验证方式,避免使用未加盖公章的电子文件。
    • 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非官方平台填写敏感信息,定期修改邮箱密码,防止被诈骗集团监控。

  3. 维权与救济措施

    • 投诉渠道: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如黑猫投诉)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反映问题。
    • 法律途径:若涉及金额较大,可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中介退还费用并赔偿损失。例如,南京 70 万元诈骗案中,家长已通过法律途径冻结中介资产。
    • 国际协作:若涉及境外诈骗,可向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求助,或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跨境追赃。


四、政策与行业应对


  1. 监管强化与技术赋能
    教育部 2025 年第 1 号留学预警明确提示赴美政策风险,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历认证,从源头防范材料造假。香港、澳门高校已建立 “反造假联合机制”,与中介机构共享学生背景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

  2. 行业自律与教育普及
    部分留学平台推出 “中介评分系统”,公开机构投诉率、服务质量等数据,帮助学生选择。例如,豆瓣小组发起 “留学中介避坑指南”,累计收集超 2000 条真实评价。


结论


2025 年留学中介诈骗案件呈现 “数量多、手段新、金额大” 的特点,学生和家长需保持高度警惕。选择正规中介、核实材料真实性、保护个人信息是防范风险的关键。若不幸遭遇诈骗,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关注教育部、使领馆发布的安全提醒,降低留学风险。

本文地址:http://xaxcetx.cn/post/1389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