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朝鲜学生赴中国留学的途径与政策延续了中朝教育交流的传统框架,同时结合最新的国际形势和政策调整,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具体操作路径:
一、核心政策与合作机制
- 政府间协议支持
中朝两国通过《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和《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协定》保障学生流动。根据 2025 年最新动态,中国政府奖学金(CSC)仍为朝鲜学生提供主要资助,涵盖学费、住宿、保险及每月 2500-3500 元人民币的生活费。此外,朝鲜政府每年通过公派项目向中国输送约 350 名奖学金生,涉及理工科、医学、经济学等领域。
- 院校合作与项目创新
中国高校如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推出针对朝鲜学生的定制化课程,部分专业提供英语授课选项。例如,浙江大学 2025 年招生简章明确,汉语授课专业需 HSK 4 级,英语授课专业则要求托福或雅思成绩。平壤科技大学等朝鲜高校与中国多所院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通过校际推荐获得优先录取资格。
二、申请流程与关键环节
- 资格条件与材料准备
- 学历要求:本科生需高中毕业证,研究生需学士学位,部分专业(如医学)要求相关领域背景。
- 语言能力:汉语授课专业需 HSK 4 级以上,英语授课专业需托福 80 或雅思 6.0,中学阶段汉语授课者可豁免 HSK。
- 健康证明:需提供无传染病的体检报告,部分院校可能要求接种 COVID-19 疫苗(根据 2025 年健康政策调整)。
- 资金证明:自费生需提供银行存款证明(约 5-10 万元人民币),公派生由朝鲜政府或中国奖学金覆盖。
- 申请步骤
- 在线申请:通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CSCSE)或目标院校官网提交材料,包括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
- 审核与录取:院校审核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公派生需通过朝鲜教育部或中国驻朝使馆推荐。
- 签证办理:持录取通知书和 JW201 表申请 X1 签证,入境后 30 天内办理居留许可。
三、奖学金与资助体系
- 中国政府奖学金(CSC)
- 类型:分为 A 类(全额资助)、B 类(部分资助)和 C 类(专项资助),覆盖学费、住宿及生活费。
- 申请时间:每年 12 月至次年 4 月,需通过 CSC 官网提交材料。
- 竞争情况:朝鲜学生与其他国家申请者同池竞争,理工科、国际关系等专业录取率较高。
- 朝鲜政府公派项目
- 选拔机制:由朝鲜教育部或高校推荐,需通过笔试(汉语、专业知识)和面试。
- 资助范围:学费、往返机票及部分生活费,学生需签订毕业后回国服务协议。
- 高校与地方奖学金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院校提供专项奖学金,涵盖学费减免或额外补助。
- 地方政府(如山东省、辽宁省)设立 “一带一路” 奖学金,优先支持朝鲜学生。
四、特殊挑战与应对建议
- 政策与流程复杂性
- 审批环节:朝鲜学生需同时通过朝鲜官方和中国院校的双重审核,周期较长(约 6-8 个月)。
- 材料公证:学历证明、成绩单等需经朝鲜外交部和中国驻朝使馆双认证。
- 经济与生活适应
- 外汇管制:朝鲜学生难以直接使用国际信用卡,建议通过中国境内亲友或学校财务部门代管资金。
- 文化差异:建议提前学习中国礼仪,加入留学生社群(如北京大学朝鲜学生联谊会)以缓解适应压力。
- 就业与发展
- 实习机会: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学)与中朝合资企业合作,为朝鲜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 毕业后签证:可申请工作签证或创业签证,但需符合中国就业政策。
五、最新动态与趋势
- 学科拓展
2025 年朝鲜学生申请中国高校的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成为热门选择。
- 数字化申请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推出 “留学中国” APP,支持在线提交材料、查询进度,朝鲜学生可通过该平台简化申请流程。
- 健康与安全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部分院校要求学生抵达后进行核酸检测并隔离(根据 2025 年最新健康政策调整)。
总结
2025 年朝鲜学生赴华留学的核心路径仍以政府奖学金和公派项目为主,申请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但需注意材料准备的细致性和政策时效性。建议申请者提前 1 年规划,密切关注中国驻朝鲜使馆和目标院校官网的通知,并积极利用中朝教育交流的官方渠道获取支持。对于自费生,需充分评估经济能力并提前办理资金证明,以确保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