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将护照原件交给留学中介需谨慎对待。以下从法律风险、操作规范、实际案例及应对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法律风险与政策限制
- 护照的法律性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护照是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及身份的法定证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扣押或滥用。若中介擅自使用护照进行违法活动(如伪造签证、非法移民等),持有人可能面临法律连带责任。
- 个人信息保护法
留学中介处理个人信息时需遵循 “合法、正当、必要” 原则,并取得用户明确同意。若中介未履行保护义务导致信息泄露,用户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追究其责任。
- 2025 年政策动态
教育部 2025 年第 1 号留学预警明确指出,部分 “黑中介” 通过伪造材料、虚假承诺等手段骗取费用,甚至卷款潜逃。此外,公安部加强对出入境中介的监管,要求中介机构必须具备合法资质,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
二、中介操作规范与风险场景
- 正常业务需求
- 复印件即可满足:申请学校、签证时,中介通常只需护照复印件用于材料提交。例如,2025 年某留学生案例中,中介仅要求提供扫描件完成签证申请。
- 原件使用场景:仅在办理签证时可能需要原件(如使馆面签或代递材料),但应在关键时间点提供并立即收回。
- 高风险行为警示
- 长期托管护照:若中介要求长期保管护照,可能存在盗用风险。例如,2025 年成都某教师因轻信 “加急代办” 被骗,护照被伪造验讫章。
- 非官方渠道操作:部分中介声称 “内部关系” 可快速办理签证,但此类操作可能涉及伪造文件,导致拒签或法律纠纷。
三、实际案例与安全隐患
- 诈骗案例频发
- 2025 年青海循化案例:马某某以 “快速办理护照” 为名诈骗多人,涉案金额超 5 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 伪造证件风险:北京边检曾查获多起因中介伪造签证或验讫章导致的非法出入境案件,当事人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
- 身份信息泄露
中介可能将护照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洗钱等活动。例如,2025 年驻加拿大使馆提醒,诈骗分子冒充中介工作人员,以 “护照被盗用” 为由诱导留学生转账。
四、安全应对建议
- 选择正规中介
- 核实资质: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中介机构名单,确认其具备《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
- 签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费用及责任条款,尤其注明护照使用的具体场景和归还时间。
- 护照使用规范
- 优先提供复印件:所有申请材料以扫描件或复印件提交,确需原件时陪同中介办理并当场收回。
- 做好备份与记录:复印护照关键页(如照片页、签证页),并留存与中介的沟通记录(如邮件、聊天截图)。
- 风险防范措施
- 警惕异常要求:若中介要求支付额外费用或提供密码、验证码,立即终止合作并报警。
- 官方渠道验证:通过移民局官网、使领馆电话等核实签证进度,避免轻信中介单方面信息。
五、紧急情况处理
- 护照遗失或被盗
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通过 “中国领事 APP” 申请补发护照或旅行证。
- 遭遇诈骗或纠纷
保留证据(如合同、转账记录),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或公安机关举报。若涉及跨境犯罪,可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协助。
结论
2025 年不建议将护照原件交给留学中介。若确需使用原件,应严格限定使用场景,选择正规中介并全程监督。同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警惕 “加急代办”“内部关系” 等话术,避免因贪图便利而陷入法律风险。留学申请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与合规操作是保障权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