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科留学存在一些骗局,需要学生和家长谨慎辨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商科留学骗局及案例:
- “保录取”骗局与材料伪造:部分黑心中介利用家长和学生想进入名校的心理,通过伪造成绩单、推荐信甚至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来骗取高额费用。比如2024年香港大学查出30多名学生提交虚假学历材料,导致退学及法律追责;澳门科技大学24名内地学生因伪造香港文凭试成绩被捕。一些声称能“保录取”的中介,还会以更换本科学历等手段来欺骗学生,收取高额费用。
- 标化考试替考与学历造假产业链:疫情期间线上考试增多,催生了替考服务,还有中介通过与国际学校“合作”伪造A-Level、OSSD等成绩。如印尼曾逮捕使用假护照代考雅思的中国籍学生。学历造假方面,有中介机构售卖假学历套餐,包括毕业证书、密封成绩单、毕业证明等多种文件。
- 骗取高额费用
- 高额中介费:一些不良中介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提供与费用不匹配的服务,比如承诺的服务内容无法兑现,或者推荐的学校和专业并不适合学生。
- 虚假奖学金骗局:中介声称能帮助学生申请到高额奖学金,让学生缴纳一定的手续费或服务费,但最终学生根本无法获得奖学金,中介也拒绝退还费用。
- 留位费诈骗:要求学生提前缴纳高额留位费,却在学生缴纳后消失不见,或者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留位费。
此外,还有一些非诈骗性质,但容易让学生和家长产生误解的情况,比如留学机构过度夸大留学的收益和回报,而对留学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提及较少,导致学生和家长对留学的预期过高,回国后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