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回国人员在北京考编制有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竞争激烈
- 报考人数多:北京作为首都,发展机会多,公共资源丰富,吸引大量国内外人才报考编制岗位。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其他有编制的岗位,都可能出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
- 优秀人才多:参与竞争的不仅有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还有许多海外留学归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在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在2025年北京市优培计划中,就要求申请者有国内“双一流”本科背景以及海外名校硕士学历。
报考条件严格
- 学历及院校要求:部分编制考试对学历和毕业院校有较高要求。如北京市的定向选调,海外硕士需毕业于世界前100强高校,并且还要求国内本科是“双一流”高校或“双一流学科”毕业。
- 身份及相关条件限制:对于一些非京籍留学人员,报考部分岗位可能受到限制。即使是符合《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的非京籍留学回国人员,在报考时也有相应条件要求。并且像部分特殊/涉密岗位如移民局、国安、一部分公检法等,通常要求不能有超过六个月以上的非公派境外学习经历。
考试内容有挑战
- 笔试:公务员考试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等科目,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也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等,这些考试内容广泛,需要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北京的考试题目难度相对较高,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更高。
- 面试:面试官越来越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考察专业知识,还包括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言语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可能会出现一些创新题型,如漫画题、演讲题等,需要考生有较强的临场应变和表达能力。
专业匹配问题
由于各国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差异,留学生的专业名称可能与国内专业目录不匹配。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政策,事业单位招聘时不得因专业名称不在“标准目录”而拒绝留学生报考,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还存在一定问题,部分留学生仍可能因专业不符而遇到困难。